11月28日,冬日的暖阳从窗户照射在竹山县上庸镇峪口村湖北宜品鲜食品加工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忙碌有序地加工香肠、火腿。这是笔者当日在该厂看到的一幕。
该公司老板叫谢发红,50岁的壮汉子,是上庸镇潘口水电站库区移民。2009年搬迁建房完成后,他带领30多名老乡闯荡上海、深圳打工创业,事业红火,并有了一定的积蓄。2011年,他想到精准扶贫光有好房子不行,还必须有产业来支撑,自己回乡应该有用武之地。于是,他毅然返乡创业,注册成立了湖北宜品鲜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项目。
笔者来到桃子湾村金家营的一座山梁上看到,谢发红和几名工友,忙着为茶园松土、增施农家肥。2011年他承包了村里的350亩茶园,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土壌肥沃,生长旺盛,收入连年增加,今年加工的茶叶收入达到100多万元,纯收入40万元。
在桃子湾村的最高山垴上,笔者还见到一个十分壮观的场景。谢发红租用一大片抛荒地,建起了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8000只的散放养鸡场。山坡上,一群群各种花色的土鸡,正在追逐觅食。生猪栏圈里,小猪崽欢蹦乱跳,争抢着吸吮母猪的乳汁。大肥猪看到推着餐车的饲养员,昂着头,张大嘴,发出嗷嗷叫声,真是可爱极了。
为了把养殖场办出效益,谢发红舍得科技和人才投入,从河南正大集团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从仔猪繁育到成品猪的饲养,全部实行科学管理。今年,不少农户或养殖场的生猪遭受瘟疫受到损失,而谢发红的那几千头生猪却安然无恙。
谢发红说,单一的卖茶、卖猪、卖鸡,利润单薄,不深加工不行。于是,他走出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路子。形成了“原材料验收、环保、卫生安全、生产工艺、贮藏、销售”等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体系。他把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把茶叶加工成食品茶、饮料茶。把自己宰杀的生猪加工成香肠、肉丸、酥骨、火腿、烟熏五香腊肉、卤制品。那味道,原滋原味,绿色环保。
谢发红翻开他的账本子说,今年肉食品线下、线上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这还是初见成效。他还说,来这里务工的都是当地村民,常年用工40人,每人年收入4至5万元不等。每年短期用工不少于1200人,每人每天开工钱在200至400元之间。
笔者完成采访已是下午5点,打算乘公交车回家,而公司副经理谢发平说,她也要进趟城办事,坐她车一起走。谢发平拿出手机拨通了曹磊的电话,询问他母亲在县医院住院的房间号。曹磊是该公司的员工,他母亲易文秀72岁,因患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住院。谢发红得知后,就立马安排副经理谢发平带着两件营养品和1000元现金去医院看望。赶到医院不见易文秀老人,护士说她刚打完针被他小儿子接走了。我们只好赶到老人小儿子住在潘口小漩的家中。老人再三拒收慰问,谢红平好说歹说,老人总算了接受了他的一片心意。
在采访中听员工们讲:“谢老板是好人,很厚道,不管哪家的大小事他都要关心过问,在他公司干活心里很踏实,也很有奔头。”
能人致富,带动村民在家门口一起发财。谢发红的事迹在堵河上下广为流传。(贺茂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