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竹山样本分析-人生就是博官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维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如何高质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革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大农村是基础。竹山县是全国“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发祥地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也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典型。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竹山县委县政府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表彰平民英雄、学习身边好人,用正面激励的方式引导广大村民知善、行善、扬善、乐善,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各方面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合力。提高了党在农村基层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实现了党旗增辉、村风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村民幸福的互动多赢,探索形成了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是何种力量驱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坚持了三十年?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是如何把虚功做实的,它进行了哪些创新,形成了怎样的践行体系,有着怎样的文化基础与制度保障?它的示范意义又在哪里?在当前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及时正确地从学术上、学理上回应、解答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之所以能实现三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它虚功实作,正确把握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振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解决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但其最终目的必须指向各项事业的发展。竹山县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点滴实践,打牢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竹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1.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竹山县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用抓产业的办法抓“十星”,用抓工程的措施抓创建;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认真指导各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的服务本领不断增强,正确的群众观、科学的发展观和务实的政绩观在创建中不断树立和彰显,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2.促进了竹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离开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失去抓手。反过来,离开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也会迷失方向。竹山县正是正确把握了两者的关系,并积极付诸实践,才取得了今天骄人的经济发展业绩。竹山县积极做好“十星”与产业结合,建立完善“十星”促产业体制机制,各村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十星”争创成立产业协会,引领茶叶、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积极发挥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作用。依托“十星”建设产业集群,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良好的“软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硬效益”。

3.推进了乡村治理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竹山县将农村社会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载体,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比如,把移风易俗作为十星创建重点内容,对群众操办酒席范围和标准进行限制,依托村红白理事会宣传落实。正是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感召下,竹山县的歪风邪气得到有效遏制,村风民风发生了巨大转变,实现了广大村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4.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人的幸福感来自生活的富足和人居环境的提升。竹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十星惠民”理念,把“十星”村、“十星”户创建与办好群众房前屋后实事小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让群众在“十星”创建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比如,结合“十星”创评内容,开展电商主播、茶叶加工、绿松石雕刻、家政服务、农业机械推广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不断激发村民求发展、谋幸福的劲头,大大促进了村民增收和生活改善。

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之所以能实现三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它着眼实践,正确把握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关系,切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不断强化实践理念、创新实践方式,建立了以各级党组织领导为核心,职责明确、层次递进的“十星”实践体系,将“十星”从目标任务变成具体行动,形成了人人追星、个个争当凡人英雄的生动景象。

1.各级党组织领导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是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火车头”。一届接着一届干,这是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30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换了七届,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用“十星”创建统揽农村工作,咬定“十星级”文明创建不动摇、不放松。成立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委抓导向,政府抓推动,人大抓监管,政协抓造势的领导实施机制,以“星”指引,接力而行。

2.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干部是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先锋队”。“上好德则下无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在党组织的坚强保证,关键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竹山县首先推动“十星级文明户”在党员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坚持党员带头创“十星”,将十星创建与党员“双十星”有机统一,在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十看十比创十星”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和能人示范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竹山县的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都能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自己的善行义举提升社会道德温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十星”要求,为群众树立起效仿和追随的榜样。

3.乡贤人士和示范户示范推进。乡贤人士和示范户是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突击队”。竹山县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活动推动农民素质提升,以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为基础,选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长者乡贤、经济乡贤、文化乡贤、道德乡贤1300多人。同时,自2012年起,竹山县从十星户中评选表扬县级示范户,同时引导乡镇开展“十佳公婆”“十佳儿媳”“最美系列”等评选表扬活动,增强示范户的带动效应。这些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村民尊重的乡贤人士和示范户,不仅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为竹山县的各项建设贡献才智,更以自身的道德力量,教化村民、引领村风,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中起着示范推进的作用。

4.普通村民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人民群众是竹山县“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主力军”。“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能坚持三十年,离不开始终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罗家坡村创办试点成功之后,竹山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在各行各业植入“十星”元素,创建主体由农户覆盖到党员、城镇居民、移民群众、中小学生和新经济社会组织,形成了“十星级”系列创建全域展开、全面覆盖的态势。可以说,“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催发了竹山人民内心崇德向善的种子,人们不争名、不争利,却争着评“十星”。

三、“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之所以能实现三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正确把握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落实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竹山县不仅创造性地运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这种形式为新时代加强、改进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现实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探索,为加快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宝贵的基层经验,更紧抓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正是这种发展与创新,使得“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持续产生着良好的成效。

1.不断更新“十星”创建内容。竹山县注意摸清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思想脉搏,着眼于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动态变化,顺应农村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内容。比如,17次调星17个版本中,2015年至2019年间的4版由三字星变成五字星,以“致富星”居首位变成以“爱党爱国星”居首。最新版内容把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内容和“二十字”要求融入创评活动,新设“和谐星、奉献星”,推动“十星”创建常创常新。

2.逐步改进“十星”创建方法。竹山县始终坚持党的方针和路线,瞄准政策走向;紧贴时代脉搏,超前策划创建方略;紧贴县情实际,合理优化创建方案;紧贴群众意愿,不断改进创建方法。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的历史节点,竹山县紧盯农业农村短板和精神领域“顽疾”,大力实施“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探索出特定历史时期以精神脱贫助推物质脱贫的“竹山方案”。2022年初,竹山县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纳入“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创评体系,对应设置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教文卫、人居环境、共同富裕等十颗星,不断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四、“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之所以能实现三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它建章立制,正确把握了价值引领和制度约束的关系,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如果说精神文明建设是九层之台,制度建设就是一层一层的“垒土”。鉴于此,“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不仅坚持核心价值的指引、传统道德的守望,更是建立了一套包含评议评选机制、宣传教育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机制。

1.不断健全完善评议评选机制。一是组织化评议。随着“十星”品牌推进的深入,竹山县的各村(社区)成立了“十星创评协会”群众自治组织,坚持“农户自评、村民互评、协会定评”的民主评“星”原则,紧紧依靠群众、广泛组织群众,和群众一起制定“十星”创建规则,让群众在创评活动中当“裁判”,以“十星”机制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二是规范化评议。在长期的实践中,竹山县坚持“以创为主、创评结合、以评促创”“按照流程、紧扣标准、严创真评”的原则,严格“自评、互评、审定、公示、授星”5个基本程序,先后出台了“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致富带头人”“平安家庭”“廉洁家庭”“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制度,保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三是常态化评议。竹山县在“十星”评议中,形成了“年中初评、年底复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十星”评议的常态化发展,使得评议过程变成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宣传好人、学习好人的过程,成为竹山人崇德向善的总展示与总动员。

2.不断健全完善宣传教育机制。为了铭记“十星”事迹,竹山县在更大范围内表彰善行、传播义举,解决农村具体事、居民身边事,有效传播“十星”的凡人善举。一是理论宣传与艺术宣传协同推进。以承办十堰市“十星”文化研讨会全国“十星”文化与中国梦理论研讨会等为平台,对“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进行学理化探讨与宣传。竹山县还不断探索“接地气”的“十星级文明户”宣传方式。比如,建成独一无二的“十星”展览馆,公开征集“十星”文化文艺原创作品,持续组织文艺家创作“十星”诗词歌赋、“十星”楹联等系列“十星”文化产品。推出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将“十星”元素融入特色产业链条,推动“十星”文化现象向文化创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方向发展。二是传统传播与现代媒介交相辉映。竹山县努力挖掘传统媒介的传播功能,全县建成“十星”好人长廊、广场等近20个、好人榜244个,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同时,积极顺应新时代传播规律,利用“竹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系统”实现由“面对面”“院子会”的传统评星方式调整为“背靠背”的“网上评十星”,进一步扩大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影响力,用现代媒体助燃道德之火,推动“十善十美,十星光荣”“争得十颗星 荣耀满门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3.不断改进创新激励保障机制。为强化好人好报的正向效应,竹山县建立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褒奖机制。一是精神上给予礼遇。竹山县努力让每个“十星级文明户”广播电视里有影、好人榜上有名,并通过给先进典型开大会、戴红花、送匾,让每个做好事的人都成为“乡村名流”。二是物质上给予激励。建立示范户奖励机制,倾斜资源支持“十星”创建。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被评选为“十星级”文明户、村(社区)的,由县财政拿出专项经费分别给予500元和5000元的奖励。三是长效上给予帮扶。竹山县建立了先进典型帮扶制度,从解决先进典型实际困难出发,出实招、做实事,采取项目扶持、资金统筹、一事一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生活困难的,给予物质帮助;需要政策支持的,尽快落实政策;需要精神疏导的,及时提供人文关怀。通过这些举措,使争做“十星”成为全县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与共同追求。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