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竹山县关于水库移民突出问题的调研报告-人生就是博官网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44个行政村45万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深度贫困县、水电工程大县、水库移民大县。全县有大中型水电站7座,小ⅱ型以上水库53座,移民涉及12个乡镇89个村275个村民小组近6万人。

一、移民总体情况

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竹山县在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河,相继开工兴建黄龙滩、霍河、松树岭、潘口、小漩、龙背湾等大中型水库7座,水库总装机131万千瓦。有新老水库移民574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纳入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只有50279人,其中原迁移民直补扶持人口36105人,占总后扶人口的71.81%,增长人口14174人均实行项目扶持,占总后扶人口的28.19%。移民人口按照水库划分,其中老水库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移民18056人,新建电站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移民32138人。还有非农移民人口7211人没有纳入后期扶持范围。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移民主管部门直接指导和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竹山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先后完成了潘口、龙背湾、小漩三座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搬迁移民3万多人,创造了地方水电移民安置“潘口速度”,锻造了“竹山移民精神”;敢闯敢试,主动争取湖北省深化改革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安置项目,率先完成第一、二、三期移民避险解困任务,搬迁老水库移民6千人,彻底改变移民落后面貌;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围绕移民后扶政策实施及移民后扶工作提质增效,推动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竹山县移民后扶项目绩效综合考核成绩在全省排名前列。

1.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夯实两区发展基础。坚持把移民后扶项目作为重大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县累计统筹融合扶贫、乡村振兴、交通、住建、环保、国土、旅游等类项目资金3亿元用于移民项目建设,受益人口近30万人。积极争取实施三批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投入资金1.3亿元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28个,安置贫困移民7031人,使贫困移民群众彻底摆脱困境。

2.以产业就业为着力点,促进移民安居乐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支持移民乡镇和移民村因地制宜发展烟叶、土蜂蜜、高山洋芋、生态养殖、茶叶等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依托县职教集团学校开展茶叶、食用菌、卫浴、服装、电子商务等就业创业培训,先后建成绿松石抖音直播基地、麻家渡镇淘宝小镇、营盘河村淘宝村等就业创业平台。积极加强就业需求对接,促进大批移民群众在县内6大园区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3.以公共服务为落脚点,提升移民幸福指数。截至2022年底,全县100%的移民村通水泥路、安全电、自来水,其中35个村通客运班车、90%以上的移民户实现集中供水,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所有移民村均有卫生站(室),70%以上移民村有幼儿园或学前班,无幼儿园或学前班能满足就近上学,移民就医、子女上学有保障,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4.以美丽家园为支撑点,助力乡村振兴。县委县政府将移民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竹房城镇带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一盘棋谋划,先后投入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5亿元,建成官渡新街村、文峰乡轻土坪村、宝丰镇铧厂村、上庸镇南坝村等一批有实力、有颜值的精准脱贫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并通过移民后扶项目建成太河梅花谷、五福龙井等特色景区,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不仅加大了对黄龙滩、霍河、谭家河、松树岭4座老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难度,还给地方新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然而受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贫乏、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移民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原移民直补资金标准偏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静态物价逐年上涨的情况下,2006年出台的后扶政策(原迁移民直补人口600元/年·人,后期扶持20年)政策标准明显偏低,导致移民群众有意见。同时没有后扶政策的非农移民,经常上访,要求同等享受直补政策,已成为新的信访群体。

2.后扶项目资金额定基数分配不合理。竹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重点贫困县,湖北省地方水电移民大县。面对水库移民安置“一库一策”,以及“前期补偿和后期扶持相结合”的补偿政策,相对“三峡”电站和咫尺近邻的“南水北调”移民安置而言,地方水电站移民的前期实物补偿和生产安置标准过低,后期扶持上的“两区”发展资金分配方式过于“一刀切”,没有对基础薄弱地区适度重点倾斜。

3.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全面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关键是资金投入,近年来,虽然竹山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集优成势,在国家主公路沿线和省定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域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的村庄,但因资金投入不足,美丽乡村建设只停留在单纯的环境改造上,群众增收渠道并不宽泛、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还很脆弱;同时,当前建设仍是以点带面,建设的村均为基础好的重点村,建设没全面铺开,村与村之间发展两极分化不同程度存在。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脆弱。虽然现在移民村、组都通了路,但竹山县属于青峰断裂带,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加上当时修路时资金有限,一些桥梁、公路以及老水库移民安置点比较简陋,遭遇到山洪等极端天气,移民出行的道路极易出现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每年用于这方面灾害治理资金达千万元,给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

四、探索与思考

1.创新移民后期扶持模式。破解重建设轻产业机制,在第一个后扶政策实施的十年里,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占据整个“两区和增长人口”项目计划。在第二个后扶十年政策实施中,已明确产业发展项目占年度计划项目总额比不得低于30%。但当前用于产业建设的,多是与产业相关的生产设施配套。相对于基础薄弱的产业环境,30%的占比明显偏低。建议将特色农业、生产资料加工业和服务业作为后扶重点工作,将产业发展项目占年度计划项目总额提高到50%。一是鼓励移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比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对移民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物质补助。二是鼓励移民村发展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组建人人参股的专业合作组织,规范经营,带动移民共同发展;三是对移民村的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精准选项,产业培植项目以长期发展为宜,杜绝“短、平、快”,条件适宜地鼓励连片开发,区域发展。四是鼓励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建立产业孵化基地,搞好“铺床牵被”,吸引人力资源和外来资金投入,确保产业发展能站稳、壮大、走出去。五是推行“农户 网络 公司、组织引导 就地创业、技能培训 劳务输出 返乡创业(市民化)”等扶持模式,确保移民稳定增收。

2.加大扶持资金投入比重。一是相应调整后期扶持资金与移民扶持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年度移民扶持资金投入要和上年度水库扶持资金和基金征收额度比例匹配。二是项目资金分配上应坚持先急后缓、按需分配原则,上级部门在资金分配中,应提留一定的预备资金,本着实事求是原则,用于特困地区建设、遗留问题处理或重要项目补给。三是提高原迁移民直补人口补助标准,比照计生奖扶的政策,将600元/人·年标准调整到1200元/人·年,使之与当前物价上涨水平和惠农政策补助相匹配,以提高移民的获得感。

3.加大移民美丽家园资金投入力度。融入片区开发总体布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先行区。将美丽家园建设以奖代补资金300万元每个村提高到500万元,确保村庄美丽整洁,“美、绿、靓、净”四化到位,配套设施完善,基本生活有保障,产业支撑长久,增收渠道稳定,乡风文明和谐,社会管理有序。

(供稿:县水利工程移民服务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