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竹山县针对人民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后出现的农村精神文明洼地现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对应设置十颗星,创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通过争星创星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30年来,竹山县坚持“十星”品牌不动摇,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探索形成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竹山“十星”品牌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光芒,为新时代加强、改进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现实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利探索,为加快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宝贵的基层经验。
三十年来繁荣“星”旺,未来也将“星”火燎原。竹山县将牢牢坚持“十星”创建法宝,继续发挥“十星”品牌影响力和创造力,开拓进取、推陈出新,持续深化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十星”品牌引领竹山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续写新时代新征程“十星文明创建”新篇章。
一、谱写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奋斗的壮阔征程,其初心使命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人民”二字根植血脉。竹山“十星”创建即将进入新的历史起点,要继续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置顶,把人民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如果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责任意识、义务意识缺失以及由此衍生的公共规则意识、共同体意识、主人翁意识缺失等现象始终得不到很好解决,就会制约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实现。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作用。
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是治理理念和治理意识的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社会治理领域的功能发挥集中表现在利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村规民约等自治和德治组织,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不断淳化民风、培育优良家风、塑造文明新风。农村的利益纠纷虽细小琐碎,但却事关农民生活的安全感与幸福度。一方面,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可利用道德评议会,公正合理解决农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纠纷,在农村营造崇德向善的舆论氛围,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利用禁烟禁赌会帮助农民约束不良行为,在农村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同时,进一步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可以在引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村居改造、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扬邻里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加大对“十星”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先进个人等精神文明典型示范宣传,带领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进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形成农村绿色发展方式,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凝聚乡村治理力量。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理论宣讲、卫生服务、法律普及、文化帮扶功能,进而用优秀人文作品感染农民,用人文精神关怀疏导农民,充分发挥乡村德治“润物细无声”的优势。
二、谱写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干新篇章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20年来,浙江保持战略定力,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连续20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二十年如一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积小胜为大胜,积小美为大美,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更多心思和功夫花在狠抓落实上,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前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30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深入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龙头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的意见、决定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结合时代发展特色,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形成了新的群众文化品牌——十星文化,先后17次对“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内容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通过不断规范,十星创建已变成全县群众最普遍的价值追求。
竹山十星30年必将焕发新活力。乡村治理过程中,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共富共建共美。一是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就业提供渠道。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技人才、农业能手的培养,特别对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业培训要纳入到农业技能人才培训中。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地方政府牵头实施抓落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保障政策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三、谱写健全基层治理的有为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绝对领导力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2019)《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9)等文件中明确地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政治优势,把握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需要基层党组织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开展群众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需要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公信力、组织群众的制度公信力与赢得群众情感信任的价值认同感,从而提升农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配合度;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的形象示范作用,成为农村文明精神风貌的引领者。
“竹山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凭借竹山县委县政府以及基层党组织深入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走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民惠民理念,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引导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的实际困难出发,从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主动、有效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来,在共建中共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成员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素质提升,能力培训,激励机制等手段综合运用,努力打造一批政治硬、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组织人才队伍。二是要将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经验共享给农村,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民市民化转化后如何促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依靠各级党组织引领,要充分学习,促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三是要促进基层的自我治理,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四、谱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文明新篇章
从十星户中评奖示范户,是竹山多年的传统。多年来,竹山县建立了以“十晒十比十评”等形式,组织群众公评公议身边脱贫典型,然后让其登上光荣榜。晒家规,比诚信,评十星 最美信义之家;晒手茧,比勤劳,评十星 最美勤劳之家;晒变化,比进步,评十星 最美脱贫之家;晒菜单,比节俭,评十星 最美简朴之家……十大类型的晒比评活动,晒出了精神风貌,比出了创业激情,评出了见贤思齐的新风貌。“十星”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不断的细化和明确,结合基层治理的标准和要求,使得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明确目标,提高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其未来的新发展格局。一是以创新理念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实践与制度创新。具体而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观,结合乡村振兴时代新要求,聚焦农村文明乡风培育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律,进行实质性创新。二是以协调理念把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式。协调是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要注重协调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协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部存在的关于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平衡发展问题,等等。三是以绿色理念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方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展文化产业时要向创新型、集约型转变,在创作公共文化产品时要注重文明健康的精神生产,在培养农民生活习惯时要注意引导其进行绿色、理性消费。四是以开放理念打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窗口。可以积极吸收借鉴日韩发达邻国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之旅,主动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传播方式推向世界舞台。五是以共享理念作为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发展格局的目的。要让农民主动、有效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来,在共建中共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要将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经验共享给农村,促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
五、谱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富新篇章
从中国农村贫困实践场域来看,相对贫困问题已然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阻碍。现阶段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首先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而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人。为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面对乡村文化振兴、民族文化自信、国家文化自强的现实要求,更需要发挥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精神生产力的能力。农民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路上需要重点支持的对象,农民的精神生活是完整体现共同富裕内涵的重要内容。
相对贫困治理中要更重视脱贫农民摆脱贫困的自主性与内生能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提升脱贫农民知识与自我发展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促进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摆脱物质贫困中的实践成效。教育是治愚的根本之策,不仅能够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更能够通过赋能方式让人不断地在社会竞争中安身立命。在脱贫地区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着眼于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事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提升脱贫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加强对脱贫农民的技能培训方面,可以短期内提升脱贫农民的劳动技能,促进其收入渠道多元化,在职业劳动中不断获取自我发展的自信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科技加速脱贫地区致富进程,降低返贫率,提升致富水平。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摆脱精神贫困中的实践成效。精神贫困虽由物质贫困决定,但贫困主体在摆脱贫困中的精神意志力也是造成精神贫困的重要因素。为此,在脱贫地区要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供给,丰富脱贫农民精神世界;要积极开展脱贫地区思想政治工作,对脱贫农民开展认知性的思想教育与方向性的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脱贫农民科学素质培育工作,举办乡村网络科普竞赛活动,开展科普下乡活动;要积极开展脱贫地区移风易俗行动,减轻脱贫农民人情消费负担,消除攀比浪费的不良心理;要进一步破除以“神灵”为中心的封建迷信世界观,从而树立自立自强、自我奋斗的脱贫致富精神。
星光亮过三十年,追星圆梦无终点。竹山人民始终行走在创新追星的康庄大路上。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明日之竹山,星光必将更加灿烂!
(作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彭玮 罗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