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美丽的乡愁-人生就是博官网

作者:王锡智

年前朋友送我两本书,一本为散文集《乡愁》,一本为《欣鸿微型小说选》,我断断续续用了20多天读完《乡愁》后,总感觉意犹未尽,他在作品里所表达和展现的情景也好,情感也罢,仿佛就是我过往的经历,因为我们是同乡,又同庚,当年同一天参加工作且在同一口锅里吃饭。不同的是他聪明好学,早我两年高中毕业。

思前想后,原来是差一则读后感。

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叫谢心红,不折不扣的公务员,且在县里多个部门担任要职。

在我的记忆里,他这个人确实是个好读书,爱收藏,喜剪贴之人,这在早前一起工作时亲眼所见。那时,他读的书大多是新闻类和名著,剪贴的大多是知识性和生活小常识之类的,当然新闻作品剪贴的也不少,因为他经常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作品,除剪贴自已的,还剪贴名家的精品佳作。

他还有一个看家本事,能通宵达旦为领导写讲话、写报告,长篇大论,逢审必过。他常在领导讲话和报告里挖素材,抽取精华,精心加工后向媒体投稿,见报率里比我这个通讯干事还高,令人有些嫉妒。

后来我们先后进入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再后来我调入报社工作,对他写散文,写小说闻所未闻。只有读完《乡愁》的后记才知道他自2015年转型,且一鸣惊人,成为县作协主席,可见他素材积累的厚度和长度成就这两部作品显然是小菜一碟。

我读过很多以乡愁冠名的书,也许是同地域同经历的缘故,他的这部作品冠名乡愁太贴切了,无数篇文章无形中就勾起了他对家乡山水的赞美,对长辈的牵挂,对风土人情的思念,那种情愫,那种感怀,作为读者,当然情不自禁。《八月桂花香》、《知了声声》、《故乡的年味》、《故乡的味道》、《小时候的故事》、《野菊花开》等等,字里行间,除充满对故乡的眷恋,更多是读者能学到很多知识,古代诗文、风土民俗、人文地理、传奇故事等等。如他在《八月桂花香》这篇散文里,不仅讲述了吴刚砍伐月桂树的传说,还引用古今五位诗人对桂花赞美的佳句。他赞赏所居县城将桂花树作为城市绿化主要树种栽植,入秋“一夜之间,大街小巷的桂花全开了,花香满城,使小城人们精神也为之一振……。”我想,如果我也生活在这个小城,这种感受可能更加强烈。

谢心红的《乡愁》有五部曲:玩.花鸟、享.天伦、乐.山川、讲.故事、思.万物。每一章节都贯穿着他乡愁情结这条主线,我把它总结为“玩”之有度,“享”之有道,“乐”之有景,“讲”之有源,“思”之有物。他在玩.花鸟的一章中有篇散文叫《养鸟记》。我品读后颇为感动。他养鸟遛鸟数年,到了退休他才感觉到,生活得自由自在和洒脱故然美哉,而被“玩”的鸟禁祻在笼中那种无助与悲哀,他深感对鸟是一种摧残和折磨。他写到,“对于爱情,有人说:爱他就让他自由,对于鸟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于是,放飞了那只养了三年也是最后一只鸟--黄鹂,结束了养鸟生涯。虽然依依不舍,但他放而不悔。他的这种做法不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吗?

谢心红的《乡愁》就像他性格一样,朴实而厚重,每篇文章写得简洁精练,通俗易懂,不落俗套。

说到性格,我想到了这本书的序言,他的同学,著名作家文显堂在序言里写到,“我有一位高中同学,当初同学都叫他老麻子,那是因为他的神态像老妈子一样可亲可爱。”

我从来没称呼这个雅号,但我确信封这个雅号的人很是动了一番脑筋,他身材敦实,为人和善厚道,一身正气。为人处事确实像一个老妈妈,细心体贴、尊老爱幼。所有这些,我们在《乡愁》里可以看出端倪。我觉得他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一是来自他先辈的家风,二是来自他后天的修养。《忆外婆》、《母亲我读懂了你的唠叨》、《怀念我的父亲》等,述说了父辈们当年在贫穷困苦年代勤爬苦做,乐善好施、坚强不屈的优良品质,成为他人生的灯塔。《我的孝道观》、《公交车上的温暖》、《“五一”随想》、《向劳动者致敬》等等,他以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充分体现了“老妈子”效应。

《乡愁》处处都在传递正能量,大张旗鼓地歌颂改革开放成就,歌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歌颂社会新风,使作品充满活力。《回望小城四十年》、《故乡的变迁》、《太河是个好地方》、《杏李飘香桥儿沟》等数十篇散文,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人们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实惠,像拍古今儿一样,述说现代化建设给人民带来的福址,像拉家常一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