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竹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官渡民歌-人生就是博官网

官渡镇地处秦巴腹地,自秦将白起筑官渡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巴歌楚舞素有历史渊源。随着当地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官渡民歌以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应运而生。据老一辈官渡民歌传承人说:官渡民歌是从古至今由传承人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汉中、河南南阳、湖北襄樊等地,兵家起事,战事不断,与战争有地缘关系的鄂西北一度成为朝秦暮楚的战乱之地。地处深山的官渡水路通畅,成为人们躲避战乱最好的栖居地。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沿汉水逃亡而至于官渡。大批来自陕西安康、汉中,河南南阳的难民成为官渡后来的永久居民。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基因,此地流行传唱的秦腔楚辞,成为移民思念家乡的精神寄托。汉代以后,此地渐成移民小镇。自唐至清再到民国,竹山官渡先后经历过三次移民浪潮,荆汉平原的大鼓、川东地区的川剧和川号子等民间文艺形式,开始流行于堵河流域,被当地居民接受并广泛传唱。
受移民文化的强烈冲击,堵河流域的官渡本土文化,与移民文化重新组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堵河流域文化范式,官渡民歌此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资源,受到民众的喜爱和传承。官渡民歌摄取了东西南北多元文化因子,具有承南继北、兼东容西、龙飞凤舞、巫史并存,“集秦腔楚韵巴风于一体”的混血型特点。
官渡民歌以官渡河流域地方流传的民歌曲目为主,由境内民歌手演唱,调式多样,歌词内容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官渡河流域的民风、民俗、民情。按曲目分类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情歌类如《单探妹》、《双探妹》等;生活歌类如《十对花》、《单身男》等;劳动歌类如《薅草锣鼓》、《打夯号子》等;历史歌类如《三十六朝》、《十二月唱古人名》等;仪式歌类如《开歌路》、《升佛》等;新民歌类如《官渡十景》、《拥抱桃花源》等。
按民歌演唱形式分类可分为三大类:小调类,如《月亮闹五更》、《十姊妹》、《彩船歌》等;川号子类,如《郎从高山打伞来》、《太阳过了河》等;山歌类,如《手拿水瓢打青苔》、《薅草锣鼓》等。小调唱来婉转悦耳,余音绕梁,叩人心扉;川号子类唱来高亢浑厚,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山歌类唱腔音高气爽,粗狂奔放,朴实大方。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歌声悦耳动听。官渡民歌语言生动活泼,朴实大方,通俗而不庸俗,修辞运用巧妙,心理描绘细致入微,有较高的民俗学、美学和文学价值。歌手开展经常性的艺术交流、比赛与创作活动,官渡镇现有民歌手一百余人,其中知名歌手40余人。歌手李文贵、熊仁宝、黄继珍、贺书清、叶超等曾应邀于1999、2000、2001年到广州、武汉、上海旅游博览会上进行民歌展演,在2006年十堰市“武当杯”民歌大赛获奖。官渡民歌2010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官渡民歌传承人熊仁宝在“秦巴民歌擂台赛”上演唱《单生记》
20170927101412107.jpg
竹山官渡民歌项目传承人张佑德黄继珍夫妇演唱   《双探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