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典藏竹山历史篇: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人生就是博官网

□    党世根


(电站建设时的劳动场景)
青山含秀、绿茶飘香的时节,记者来到城郊的霍河水库。山下,碧波荡漾,如黛青山倒映水中;山上,茶园层层叠叠,阵阵清香随风袭来……凭栏远眺,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水库”霍河水库尽收眼底,万千思绪涌上心头。这彰显着人类最原始、最朴素力量的水库,是“四千干部四万兵”创造的奇迹,更是四万民工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壮歌。
相传远古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时,挑石行走途中扁担突然断裂,一块石头跌落留下一山,名曰霍山。霍山脚下一河流因此得名霍河。1977年10月,我县以民工建勤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在城关镇刘家山村兴建具有发电、养殖、灌溉、防洪四大效能的霍河水库。
霍河水库由省水利厅勘测设计,省水利工程三团负责施工,县委组织劳力。霍河水库是夯土大坝,每个木夯由4人抬起一层一层夯实,每30公分,就要用10吨的石碾压紧。1979年8月大坝建成,1981年9月溢洪道建成,10月全部竣工。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代料坝,坝高67米,坝顶长442米,顶宽7米。总库容1.03亿立方米,同步修建的坝后式水电站,装机9100千瓦。
“工棚座座,炊烟袅袅,施工现场,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喇叭声声,炮声隆隆。挖土的,推车的,打炮的,挑土的,打夯的,那宏大场面就像电影里打仗一样十分的壮观!更难能可贵的是县领导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说起霍河水库建设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刘家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孙道文,仍赞叹不已。
1978年11月初,霍河水库建设进行“大会战”。“四千干部四万兵”带着粮食、棉被、扁担、箩筐、十字镐、铁锹,扛着红旗,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霍河。在霍河水库两岸山坡上搭工棚、砌灶台、架大锅、安营扎寨。民工们一天只能吃一顿大米白面,更多的时候吃的是苞谷面、红薯、洋芋等粗粮,可开山劈石,挑土筑坝,人人热情高涨,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上。
霍河水库是竹山几万干群肩挑背扛小车推,历经4年建成的。当时,全县25个公社,有19个公社参与,各公社参战人员实行军事化编制,按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编成营、连、排,每个公社成立一个“民兵营”,公社“一、二把手”分别担任正副营长。各公社还成立了女民兵营,她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不仅是工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顶起了妇女”半边天”。
在霍河水库建设中,县委、县革委会、工程建设指挥部合署办公。时任县委书记李仰中、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霍河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长曾云山等19名县领导,每天巡回在工地处理施工、安全、质量等难题。地、县领导还走进各营、连工棚,检查饭菜质量,慰问受伤民工,为家庭贫困的民工送去衣被。各公社慰问团开着车子,敲锣打鼓给水库工地送去鸡、蛋、鱼、肉、蔬菜和白酒。
霍河电站建设是大兵团作战,昼夜三班倒,为了及时传达指挥部党委的号令,在大坝工地、民工住地等地段架设了10多只高音喇叭,传达县领导指示,下达施工命令,播放工地战歌、会战进度、先进典型。宣传科唐明文、李来生每天编发油印《霍河战报》,发往各营,各公社组织文艺骨干编排文艺节目,利用工余时间上演快板、三句半、诗朗诵、花鼓说唱等,鼓舞士气,激励斗志。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1979年春节,只在大年三十放了半天假,地、县领导与民工们在工地过了一个朴素的革命化春节。“三天年”人平5斤猪肉、3斤白酒,吃大米白面。大年三十晚,工地举行迎春诗会,领导和民工们登台赛诗。时任县委书记李仰中在《雄兵四万气如虹》诗中写道:“雄兵四万气如虹,木鱼山下锁蛟龙,禹王治水为除害,咱们叫它放光明。”
在新春比武大会战中,4万余干部和民工你追我赶,你赶我超。比出勤率、比进度、比质量;领导与领导比,营连与营连比,工程与工程比,评先进,插红旗。工程进展有惊人的速度,与县领导们以民工身份战斗在施工一线的艰苦作风是分不开的。民工们称赞说,曾云山指挥长作风过硬、工作务实、关心群众,我们再苦再累也无怨言。
霍河大坝,将木鱼山和刘家山连接起来,而现在,木鱼山已经更名为杨工山。杨工墓坐落在润兰庄园房后一片茶园里,坟头正对水库,坟上长有一棵大碗粗的构树,墓碑上“为四化殉职,在群山流芳”的碑文清晰可见。说起来,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原来,在修建水库时,作为技术保证,省水利厅水利工程三团负责大坝施工技术和电站机组设备安装。1979年12月7日,水利工程三团的总工程师杨德珩在检查发电洞竖井施工质量时,不幸摔下8米深的工作台牺牲,年仅54岁。为纪念功臣,竹山县在大坝右侧的山头上安葬他,并将木鱼山改名为杨公山。
霍河水库管理处主任薛继强说,每年春节前,他和职工们都要为杨工上坟。1995年清明节前,他和职工们将杨工的坟头进行了修缮,当年清明节这天,杨工的儿子带着家人前来为杨工扫墓,看到坟头上的清明吊,热泪盈眶地说:“没想到竹山人没有忘记我的父亲,我父亲也含笑九泉了!”今年,薛继强还计划修缮坟墓和立碑,供游客瞻仰。
孙道文介绍,刘家山村为霍河水库建设奉献田地1000多亩,移民搬迁80多户。村里1000亩松杉砍去做了木板车,山上的杂木砍去当柴烧。霍河水库建成后,县政府组织县直单位和霍河水管处干部及村民,在刘家山村栽植松杉5000多亩。之后,村里建成茶叶基地400亩。
1986年,刘家山村由霍河水管处代管,霍河水库实行“两权分离,占田还水”,所有权归水管处,经营权归刘家山村。水管处扶持刘家山村建起砖瓦厂、毛毯厂、煤矿、茶场、水上游乐园等村办企业。昔日的穷霍河变为富霍河,刘家山村人平收入达1000元,成为全县首富村。
2009年,刘家山村划归城关镇所辖村后,镇政府发挥霍河水库小气候适宜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调,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潜力,逐年稳步发展茶叶,已建茶园总面积达2000亩。茶叶种植大户孟吉武注册了“刘家山”绿茶品牌,润兰庄园主陈建斌注册了“润兰春”绿茶和“莲花茶”两个品牌,茶叶已成为刘家山人致富的主导产业。
如今,修建在堵河之上的潘口水电站装机达51.3万千瓦,是霍河水电站50多倍。同时,竹山县已建成36座大中小型水电站,水电装机突破90万千瓦,跻身全省水电能源大县。无论是库容还是发电量,霍河水电站都被远远地超越,但在竹山人的眼里,霍河水库彰显了竹山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记录着竹山人最难忘的激情岁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