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铜钱关”两块碑解开诸多谜-人生就是博官网

今日竹山网消息  隐藏在鄂陕边陲的楚长城铜钱关,据说比秦始皇大规模修筑的长城还要早大约400年。“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修的?干什么用?过去长什么样?为什么叫铜钱关?”这些诸多谜,是众多游客迫切想要知道的。

5月19日,笔者来到了铜钱关,认真拜读了镶嵌在城门边上的两块碑文,关于楚长城铜钱关的诸多历史之谜,终于逐一解开。

游客现在看到的铜钱关,高大的城墙、宽阔的敌楼和雄伟的关城,城墙由方砖垒砌而成,城墙上有瞭望口、射口和垛口,是2008年,旬竹两县捐资百万重修的。

在铜钱关的城门边上有两块碑,一块是《重修铜钱关记》,是2009年旬竹两县重修铜钱关竣工时镌刻的。一块是《铜钱关重修记》,是同治三年,大清五品顶戴陈杰祥镌刻的碑文的原文。从碑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铜钱关的前世今生。

《重修铜钱关记》上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秦恃强悍,楚据骠轻;争斗不已,各自称尊……楚人筑长城以自固,秦人举王师以倾溃。”“嘉庆之时,城墙摧毁于白莲教之兵戈烽火;同治初年,雄关重起在陈杰祥之光复义举。”“南方长城,文化遗产;铜钱雄关,地方名胜。戊子年初,旬竹两县,不谋而合,携手恢复,出资百万,重修城门”。

结合历史记载我们得知,约在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后,“自固御敌”,在秦楚交界的竹溪、竹山至河南南阳边境上,以山脊作界,修筑庞大的防御工程——楚长城。

嘉庆之时,城墙毁于白莲教。同治初年(1862),大清五品顶戴陈杰祥“防止匪患”,捐资重修。戊子年(2008),旬竹两县为保护“文化遗产”,出资百万重修。

《重修铜钱关记》上说,“铜钱关,春秋战国古关隘也……一夫典守,万夫莫开。”《铜钱关重修记》上说,大清五品顶戴陈杰祥“建东、南二门以定规模,又于山后置小东门、小西门以便樵汲,城高一丈五尺,周一百六十丈,雉堞二百三十,峻岭之上,加以崇墉,洵一夫当关,俯视莫敌也。”

由此可知,铜钱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关隘,秦楚走廊之要塞。当年的楚长城铜钱关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大清陈杰祥复修的是“城高一丈五尺,周一百六十丈,雉堞二百三十,峻岭之上,加以崇墉。”

《铜钱关重修记》上说:“竹山县西二百里,地接秦疆,其界岭有古碑曰‘铜钱关’,盖历朝分守之隘口也。岭右突起一山,巍峨耸峭,势若参天,山谷壑然如门户,俗谓之西天门。昔人修寨于此击流寇,曾见春秋战国之铜钱数万门覆地,即以名关隘。”

据此可知,此地叫铜钱关,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有古碑曰“铜钱关”,二是“昔人修寨时,曾见春秋战国之铜钱数万”,所以就把这里命名为“铜钱关”,并由此推测开始的城墙修筑时间为“春秋战国”。

铜钱关,历史上曾经是国界,朝秦暮楚;如今是省界,同共发展。诸多历史之谜,没想到从两块碑文中得以逐一解开。

(张云朝)


cfe84c21b3aa7dc25a8a63d77742e5e7.jpg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