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热线:0719-4224351

余曼白和他的剪纸艺术(图文)-人生就是博官网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湖北省竹山县文化局、竹山县志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余曼白遗作展览,展出余曼白主要作品三百八十多件,近一千五百幅。余曼白的剪纸艺术受到广泛的注目和赞赏,竹山人民因而也愈发怀念已故的民间剪纸艺人余曼白。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地域、用途、品种和表现的法的迥异,剪纸风格亦争艳斗奇,各有特色。在四川省自贡市,工艺美术以龚扇、剪纸、兰印花布最为著名,在当地素负三大“特产”的盛誉。郭沫若曾挥毫题写“中国自贡剪纸”,而余曼白作为开拓者,对形成自贡剪纸的风格和特色起了决定性作用。
   余曼白的剪纸自辟新踩蹊,集北方剪纸的粗犷、质朴和南方剪纸的细腻、纤柔为一体,使自贡剪纸的艺术格调独树一帜,形成剪纸中独特的自贡流派。
   余曼白,原名余超、余祥雯、余立寰,一九一八年出生在湖北省竹山县田家坝。他自小家道境况不佳,仅读过两年私塾,然而却非常喜欢舞文弄墨,酷爱中国民间艺术。十八岁那年,他入赘于官渡强姓,由于当时黑暗势力所迫,一九四零年漂泊异乡,颠沛流离于川东一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自学生涯。一九四六年在达县时,余曼白以经营书刊、字画为业,并与当时的艺术界人士颇多交往,使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以后的艺术造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余曼白利用职业之便,深入钻研书法美术、金石篆刻以及文学、历史等,为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学素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特别推崇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美术作品,对苏曼殊的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向志趣,他易名曼白。此后不久,他就迁往自贡定居。
   在艰苦的生涯和恶劣的环境中,余曼白一方面刻苦钻研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一方面,和当时的一些进步人士在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阅读《向导》、《生活周刊》等进步书刊。他渴望革命成功,期待有一天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四川解放后,余曼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的民间艺术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从此,业勤艺精,创作风格日臻完美,艺术生命焕发青春光采。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努力探索民间艺术和在剪纸艺术领域卓有成效的贡献,一九五五年,余曼白被选为自贡市政协委员,荣获全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并成为自贡市第一个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的会员。
   一九六零年,党组织保送余曼白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他当时从师于韩向、刘宏宇和徐天许等人,由于业务上勤奋钻研,结业时,素描、图画、图案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到自贡以后,他便愈益努力探索,研究、汲取和运用民间木刻、民族绘画、金石篆刻等姊妹艺术中的有益因素,苦心孤诣,终于形成了自贡剪纸独特的艺术风格。
   余曼白的剪纸艺术作品凹凸远近,秀润朴实,构图有装饰趣味,拙朴外而灵活其中,具有浓郁的民间浪漫色彩。在题材开拓上,他力求多样化、民族化,表现出众多的各具风貌的形象。举凡花卉瓜果、禽鸟走兽、装饰图案,他都能匠心独运,刻划得栩栩如生。李少言、吕琳等美术界知名人士屡次推崇他的作品。余曼白的剪纸艺术堪称工艺美术园地中的一支鲜艳夺目的奇葩。
        曾经风靡全国的剪纸门画《英勇胜过赵子龙 干劲赛过穆桂英》创作于一九五六年,是余曼白主要代表作品之一。这幅剪纸门画的构图布局上,注意吸收民间传统艺术的因素,又不落窠臼,赋于作品一种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浪漫气息。由于作品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内容,把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用寓意、象征的手法刻划得淋漓尽致,因此,很快就受到美术界同行的注目和高度评价,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道。一九五八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初版印刷发行后,四十万张画很快就销售一空。这幅剪纸门画还先后获得一九五六年四川省美术创作一等奖和国庆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创作奖。
   创作于一九六三年的《狮子滚绣球》是余曼白又一种风格的代表作品。画面呈现出一种热闹、喜庆的色彩:绣球翻滚,红绸飞舞,狮子跃跃欲扑,形态逼真,十分逗人喜爱。作品线条粗疏,主题布局和谐统一,表现手法与表现内容相得益彰,显示了作者娴熟、精湛的剪纸的技艺。其他的一些动物剪纸,如鸡、鸭、牛、羊以及猪、狗、鼠等等,无不神韵兼备,新颖别致。余曼白的动物剪纸如《金鱼》,《双鱼》,体态丰腴,维妙维肖;《锦鸡》、《松鼠吃葡萄》、妙趣横生,举止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余曼白还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的窗花剪纸。这部分作品,或造型简括,朴实纯正,或秀丽雅致,玲珑剔透,或雍容华贵,渲染喜庆气氛恰到好处。这些剪纸艺术作品因其具备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所以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要。
        余曼白尤其擅长人物剪纸。工人农民、妇女儿童、民族人物、戏曲人物,他都刻划得富于动态感。一九六四年,他创作了《迎春曲》图案中,垂柳婆娑,一对少数民族青年侧身而坐,小伙儿吹笛,姑娘绣花,鸟儿啁啾,双蝶扑翅,一派春意盎然,浓厚的生活情趣跃然其中,就其风格而言,线条粗犷而不失严谨法度,烘染之处浑厚酣畅,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这幅《迎春曲》同《打鱼姑娘》、《赶集》、《彝族后代》、《载歌载舞》等作品参加当年的广交会展出后,受到港澳同胞和外国客商的交口称赞。
  《彝族后代》(一九六四年)表现的主题是非常深刻的。作品通过母亲举着自己孩子,表现出激动难抑的神态这一画面,反映出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砸碎铁锁链,奴隶的后代过上幸福生活,从而产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一片深情。《载歌载舞》(一九六四年)则进一步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庆气氛,使人们感到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就在面前。这些剪纸作品写意达境,既有严肃的政治性,又因其工笔细致,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余曼白还创作了历史人物剪物,如《阿诗玛》,等等。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他在探索民族题材、民间题材方面,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具有独到之功的。他也创作了众多皮影人物造型脸谱,可谓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些剪纸艺术作品力求形神兼备,既注意把握历史的真实,又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各具神采的风姿。
  由于余曼白善于借鉴其它民间艺术形式,融汇贯通,为我所用,因此,他的剪纸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广泛性,为南、北方人民群众所共同接受。例如创作于一九六三年的剪纸《迎亲》,就是一幅表现北方人民风俗的作品。坐在花轿里的新娘子含娇含羞,却又掩藏不住溢于表外的喜悦之情,真是情采动人,不失为风俗剪纸的上乘之作。在功笔上,作者熔民间木刻与南方剪纸纤柔、细腻的特点为一炉,整幅画面既避免了喧宾夺主,又很好地突出了和谐、喜悦的情绪。赶车的小伙子乐不可支的神态与新娘子的神情以及花轿上的大红喜字,采用虚实疏密的传统技法,相映成趣,达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这幅剪纸作品发表之后,曾多次参加过各种美术展览,其剪纸技艺和表现手法也为其他剪纸艺人所借鉴。
   余曼白也注意开拓国际主义题材领域。创作于一九六二年的剪纸《亚非团结》,生动地表现出黑人妇女和中国农村妇女相对凝视,万言尽在不语中的无穷韵味。他创作的大量的外国妇女头像剪纸,剪笔传神,符合外国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成为畅销的工艺美术作品。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二年间,北京工艺美术作品服务部和上海工艺美术服务部先后向他频频订购剪纸作品,而其中尤以外国妇女头像剪纸和民族人物头像剪纸受到欢迎。这些剪纸作品常常供不应求,一上柜台即被抢购一空。一九五九年起,他的剪纸艺术作品还在苏联、东德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参加过展览。余曼白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装饰图案和各种花纹图样,并在应用中加以继承和改造,使他的作品广泛应用于龚扇、兰印花布、刺绣、打花玻璃、陶瓷等实用工艺美术品之中,其风格典雅古朴,远销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和好评,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世界各国对我国剪纸与民间工艺美术的了解。
       余曼白一生研究范围广泛,他的成就是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其中主要是在剪纸艺术之中。他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创作了具有中国传统风俗的作品,使自贡剪纸驰誉中外,把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直接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联系起来,起到一种宣传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余曼白的爱好也颇广泛,除剪纸外,他兼擅长书法彝刻、国画、冶印等等,同时广泛涉足于文学、历史、戏曲领域,余曼白好读诗诵词,这些都与他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五六十年代,国内的一些报刊如《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体育报》以及《四川日报》、《成都晚报》等等都曾采用过他的剪纸作品,或用于副刊刊头,或用于题花点缀,或刊登在有关专栏。一九五六年,他的作品编辑成《剪纸图案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产生过一定影响。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四川民间剪纸》(四川人民出版社版)一书,其中三分之二的剪纸是余曼白的作品。余曼白作为“自贡剪纸”的拓者,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剪纸艺人,并因而形成剪纸领域中的自贡剪纸流派,做出的贡献是很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史也应当有他一席之地。
   余曼白一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从《高举马列主义旗帜》(一九六零年)、《哈达美酒献给党》(一九六四年)以及《送公粮》、《支授农业》(一九六一年)等剪纸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与他共事的同志都说,他对工作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对创作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时,为了给节日献礼,他设计装饰图案常常是通宵达旦。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装饰图案设计的一段时期,他更是倾注心血,废寝忘食,竭尽全力完成任务。可惜的是,和其他许多优秀的人民艺术家一样,在十年动乱时期,余曼白蒙受精神上的巨大冤屈和身体上的百般摧残,终于在一九六八年八月含冤而死。一九七八年,党组织为余曼白平反昭雪,并将他的骨灰运回其家乡湖北省竹山县。
[!--empirenews.page--]  粉碎“四人帮”后,余曼白的剪纸艺术重新得到发扬光大。一九七八年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余曼白的民族头像剪纸人选十幅。一九八三年国庆节,在四川省举办的首届民间美术展览中,余曼白的剪纸艺术作品选入十九幅。中央电视台、外事部门还把自贡剪纸,其中包括余曼白的剪纸艺术作品拍成地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电视片,向国外宣传。这些都充分说明,余曼白的剪纸艺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自贡剪纸的传统风格,余曼白剪纸的艺术特色,必将得到继承和发扬。
   余曼白生前的学生,今天成了自贡剪纸领域的后起之秀。余曼白的高徒沈成林、胡德芳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余曼白的剪纸艺术细心揣摸,保持和发扬了自贡剪纸的传统风格和艺术特色,使剪纸这一民间工艺美术形式更加绚丽多采。沈成林现担任自贡市一家工厂的包装设计工作,是中国艺美术学会的会员。他继承余曼白的遗志,努力探索剪纸艺术,在工艺美术领域中做出可喜的成绩。粉碎“四人帮”以来,沈成林相继在全国各地报纸和刊物中发表了近二百幅剪纸艺术。《举头望明月》,表现高山族和汉族的台湾同胞在中秋夜仰望大陆的情景,很好地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归之情以及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幅作品被选用作散发给台湾同胞的节日礼品后,起到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可以说,正是由于余曼白的剪纸技艺后继有人,才可能使自贡剪纸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在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群众性、广泛性的基础上,得到流传和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著名油画家魏传义教授为竹山县举办“余曼白遗作展览”亲笔题诗,对余曼白一生的功绩及其剪纸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自贡剪纸,中外称颂,园丁勋劳,追思余公。公本鄂籍,少居竹山,山乡执教,遇难入川。流离颠沛,求师访友,书法篆刻,朝夕钻研。孜孜求索,苦学忘年,后习剪纸,经营惨淡。培育后生,抚摸风范,剪艺精进,四方争传,桃李芬芳,花开满园。风云变化,暴雨摧残,哀哉余公,竟遭大难。三中全会,春风送暖,党的关怀,为公雪冤。继业有人,发扬向前,剪纸艺术,千秋繁衍。”沈成林先生还专程从自贡市来到鄂西北大山区,他在展览会期间,向观众介绍了余曼白一生的坎坷经历,介绍了余曼白如何自学成才,并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沈成林先生认为举办这次展览,实现了余曼白的夙愿。自贡人民感谢余曼白为自贡剪纸做出的贡献,也感谢竹山人民哺育了余曼白这样优秀的剪纸艺人。展览会期间,观众流连往返,盛况一时,许多观众为家乡有余曼白这样的艺术人才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有不少观众纷纷题字赋诗,表达他们对余曼白的尊敬和怀念。正如留言薄中一首诗所写的那样:余氏剪纸一枝花,花香巴山千万家,自贡竹山同一根,并蒂花开铺云霞。(李传新)

[!--empirenews.page--]


 

[!--empirenews.page--]

[!--empirenews.page--]

[!--empirenews.page--]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关注尊龙ag旗舰厅官网

云上竹山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