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秦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林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扎实开展“绿满竹山”行动,现有林地面积458.59万亩,森林面积328.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66%,境内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3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40种。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竹子、油茶、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蓄势崛起,走出一条具有竹山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林业产业道路,打造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的“两山”转化示范样本。
一、基本情况
(一)“绿满竹山”行动推进情况
全县国土绿化工作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按照“补齐行道树、种满裸露山、树分田间道、花放房前坡”思路,引导群众成为全域国土绿化美化主体,组织发动群众挖窝栽树、管绿护林,实施“以奖代补”方式对群众挖窝植树成活率进行验收,分3年兑现奖补资金,调动群众管护积极性、主动性,既增加了群众劳务收入,又建设了美丽家园。今年,全县栽植香樟、水杉、枫杨等树种35.2万株,造林面积16万亩,完成年度国土绿化任务的88%。
(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竹山县立足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林木资源优势,按照“森林 ”多产业布局,持续发展以竹子、油茶为主的林业产业,开创林下种养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持续释放林业产业红利。
全县经济林构成情况
(面积单位:万亩)
1.竹产业推进成效显著。围绕“3 个十百千”工程,成立竹产业建设指挥部,编制发展规划,确定以城关、潘口、文峰、上庸为中心,竹房城镇带、十巫高速、堵河沿线等地为种竹栽竹重点区域,新增人工竹林4.6万亩,全县竹林面积达47.6万亩,具备了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良好基础,近几年累计培育省级竹笋加工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43家,新建1处百吨冷链仓储库。2023年,全县生产加工鲜笋8000吨、干笋1200吨,实现产值1.7亿元,带动3000余人增收致富。
2.油茶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分布广,除官渡镇、柳林乡以外的15个乡镇均有分布。近三年,新栽植油茶2万亩,改造老油茶基地4500亩,油茶总面积已达到7.4万亩,新建油茶育苗基地50亩,可提供优质油茶苗40万株,带动近万名群众就地就近务工。
3.林下经济稳健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技术、资金优势,把九华山、白玉垭、深河、天堂四个国有林场作为林下经济发展试点,重点发展黄精、淫羊藿、天麻、羊肚菌、黄连、灵芝等药食两用产业,主要养殖土鸡、梅花鹿、中华小蜜蜂等品种,这些药材食材、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4.森林康养前景广阔。太和梅花谷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圣水湖纳入国家级重要湿地,九女峰4a级景区已通过评审,均获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近五年,竹山森林康养业累计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带动1600余名群众创业就业。
二、存在问题
竹山县虽然森林资源丰富,竹子和油茶产业有发展基础,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前景广阔,但在推动“两山”实践上,还未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转化路径,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林业资本、生态效益的任务依然繁重。
(一)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林占比低,全县经济林在林地总面积中占比15.87%,能够发挥经济效益的只有5%,受过去政策资金和规划理念所限,在实施退耕还林、精准灭荒项目时,大多选择了刺槐、日本花柏、马尾松等投资成本低、增绿效果快的品种,只能实现生态保护功能,经济价值较低。管理相对粗放,近几年培育的竹子、油茶等经济林产量较低,品种单一,竹产业处于“掰笋子、砍竹子”,油茶产业处于“人种天养、广种薄收”的低效状态。
全县林业资源情况
(单位:万亩)
(二)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林业产业“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市场化培育不完善,聚焦延链补链针对性招商效果不够明显,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以资源高消耗加工为主,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占比低。林下经济起步慢、国有林场试点示范引领不够,育良种、施良策、用良法探索不深入,在指导群众良种选择、种养技术、管护培育等方面带动作用不明显。林业产业路配套不完善,机械化作业程度低,生产条件艰苦,对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不强。
(三)政策保障不足。林业产业具有资金投入多、经营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等特点,油茶新建改造、竹林复壮管护都需要持续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竹山发展林业经济主要政策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省级项目补助,本地政策支持相对乏力。比如,未将林业机械装备纳入农机补贴目录,油茶产业管护
补贴政策没有落实;县林投公司争取的信贷资金,用于新建、改建竹林基地,同步配套苗圃和生产车间,没有发挥应有效益;林业产业招商政策没有比较优势,虽然我县多次成立专班到贵州、福建等地对接林业招商引资项目,均未达成合作。
三、意见建议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难点在于“就是”二字。需要正视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短板,精准施策,激活生态资源经济属性,筑链扩群打造生态高效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将竹山生态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一)在植树增绿上下功夫。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植树造林作为全局之计、长远之策来看待,持续推动“绿满竹山”行动,促进森林资源科学发展、合理利用、修复保护。提升林相品质。用好国家储备林项目政策,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绿化带,提升森林整体品相和景观效果。擦亮绿美底色。以高速路沿线、国省道沿线、城区周边、堵河沿岸为重点,全域打造与生态环境相适宜、景观功能相协调的绿美景象;在乡村院落、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卉,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美化人居环境,增加农户收入。抓好生态修复。在宜林荒山荒地、受损山体、退化林地等生态脆弱区,因地制宜培育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工业原料林等经济价值高的林材,带动周边地区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融合。
(二)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现状和产业基础,制定林业产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林业产业体系,重点延伸种植技术、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产业链条。明确主导产业。坚定发展以“竹子、油茶、林下经济、森林康养”为主的林业产业决心,充分挖掘潜力,加强竹子和油茶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丰产林管护,因地制宜选择林下经济品种,带动更多林农扩大林下种养规模,利用独特森林景观资源,打造森林康养、客栈民宿、星空帐篷等多元森林消费场景。加强重点招商。加大稳链补链强链力度,把林业产业纳入年度招商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由分管林业工作的县领导牵头,多渠道对接洽谈招商引资,甄选可行性高、适宜全县发展规划的林业项目,引进或培育竹笋、竹产品、油茶精深加工企业,打造竹笋生产销售、竹工艺品加工的产业链条,加快油茶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进程。打造示范样板。围绕油茶、竹林高标准种植管护、高质量改造,把楼台、双台、文峰、深河、官渡5个竹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培育成竹产业发展示范乡镇;以溢水镇为核心,打造“万亩油茶示范镇”,以上庸镇北坝居委会、溢水镇花栎村、秦古镇大河村为样板,打造3个“三千亩油茶示范村”,以宝丰镇曹家沟村、麻家渡鸡公梁村、溢水燕子山村为代表,建设10个“千亩油茶种植基地”。
(三)在要素保障上下功夫。持续在用地保障、人才培育、设施配套、政策支持上发力,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软环境、硬实力。强化用地保障。县林业部门要认真梳理发展林业产业新增、改造用地需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不违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为油茶、竹子、森林康养、林下经济发展预留必要的国土空间。强化人才保障。加强与林学、农学高等院校合作,把国有林场、康养基地打造成高校实习实训和科研教学基地,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育或引进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强化政策保障。把适用的林业机械装备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加大油茶管护补助,整合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在中央投资补助基础上,持续对新建油茶基地和油茶低效林改造给予补助,落实竹产业新建基地验收、丰产竹林管护、老竹林改造等相关补助政策。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快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道路建设,以及森林公园、森林步道、康养基地休闲游步道、森林公园旅游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林区林产品的冷链、仓储物流和交易市场(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扶持。
(竹山县政协吕文东、鲍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