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博官网-尊龙ag旗舰厅官网 > 听竹山
听竹山|父亲的背篓
发布时间: 2020-06-16 11:02 来源:竹山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泽昆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听竹山

听竹山人写的竹山故事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听竹山|父亲的背篓-人生就是博官网

作者:陈昌荣


  父亲今年已九十高寿了,但他却闲不住,朝朝暮暮,几十年都这样。童年时,我天天见父亲一大早就背上他那自编的竹背篓,边走边拾粪,直到消失在晨雾中。现在,父亲还这样,清早起床,一口水不喝,不是下地干活,就是装上几件村民需求的商品,背上背篓赶早去卖货,外号“陈货郎”。如今他的头发已花白了,背也驼了,步履慢了,每每看到这些,我心如针刺。

网络配图

  父亲年轻时会一手好编织活,乡亲们谁请他编背篓他都乐意。那时全队人用的背篓,大半都是出自父亲之手,编得既结实又好看,经济实用。他用自编的背篓背粪、背粮食,背出农村山货,背回生产生活用品。我儿时念小学,不愿走路,父亲早晚两次也用背篓接送。他那背篓,记载着他的辛苦和勤劳。

  我参加工作那年,村里修通了毛坯路,我高兴地对父亲说,以后用不着背篓了。父亲没吱声,看着我新买的自行车,宽厚地笑了笑。他说,背篓还有用,农村干活用处还大着呢!不信,你到各家各户去看看。

  父亲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我的自行车确实不如父亲的背篓,往山上运东西,自行车就甘拜下风了。往山上运化肥,都是父亲从公路边背上山的。这时,我才突然感到父亲考虑问题是那么深思熟虑,并富有哲理。哦,父辈毕竟是父辈!多少年来,村里的人总不忘父亲为大家编织的背篓。

网络配图

  也许,只有跨入年过半百的年轮,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在短暂而又漫长的记忆里,我还从没认真而仔细地正视过父亲,甚至就连那张90岁大寿全家福也没仔细看过。印象中的父亲只是位极普通的乡下老人,膝下有8个儿女,儿孙满堂。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可他生来就是劳碌命。他这个被黄土埋了大半截的小老头,不仅在老家开了一家便民商店,还种了半亩地的菜园,坚持自给自足,不给儿女找麻烦。

  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常年百病患身,一家人的生活都落在父亲肩上,母亲常对我们兄妹唠叨,父亲只念了三年书就被迫辍学,16岁就挑起家庭的担子,还长期在生产队担任会计。可我只觉得他是个勤劳节省而又脾气暴躁的父亲,因为他易发脾气,拨火棍、鞋底、葛藤等,经常落在我们的屁股上。父亲虽然没读过几年书,但对我们的学习都很重视。记得我读小学时,每天吃过晚饭,是父亲检查我们作业的时间,说是检查,他根本不看对与错,但对老师的批语和分数看得相当仔细,如果是100分,他就哼哼着点头把作业装入书包;如果是90分以下,轻则瞪眼、抡掌,重则罚跪,有时脑袋上得起个“大鸡蛋”。

  父亲从不多花一分钱,更不讲究吃穿,春夏秋冬,他只有两套衣服轮换着穿。我没尝过吃糠咽菜的苦,短暂的人生途中也没有多少坎坷和曲折。只记得在那生活极不富裕的日子里,父亲在生产队靠挣工分,把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养大成人,还要供读诗书,确实不易。一次,父亲为邻居盖房,省下一个玉米面饼子,就趁中午休息时,匆匆送到学校,当我捧着那黄灿灿的、带着汗味儿的玉米面饼子时,不知怎的心里突然觉得一阵酸溜溜。

网络配图

  我早已在县城安家落户,本应该抽出时间好好尽尽孝道,但工作和家庭的原因让我无法如愿。父亲没有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九十高龄的人了,生活还坚持自理,为的是不给儿女添负担。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内疚感使我备感不安!

  有人说,母爱如水,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而我的感觉是,父爱重如山,高大而坚定,无私而伟大。

  父亲不仅一生勤劳,还是一位心存大爱的老人。前几年,他为了老家的通村水泥路建设东奔西走,一年内多次带着父老乡亲的心声,步行到村委会和乡政府呼吁,争取修路计划。2014年,老家的通村水泥路计划终于批下来了,父亲闻讯高兴得几天没睡着觉。开工当日,村民们自发捐款,他也乐在其中。父亲平时省吃俭用,几年来从没舍得买过一件新衣服穿,但为了支持村上修路,乡亲们大多捐一百、二百元表表心意,他一次捐了1200元。第二年,村上几个村民联合义务架桥,他又积极参与,并将自已压箱底的600元钱捐了出来。

  这就是我的父亲,虽然他的身体不再伟岸,他的容颜已经苍老,但在我们心中,他那平凡的爱,伟岸如青松,在我们心里深深扎根;温暖似骄阳,给我们人生的道路增添光彩。现如今,父亲同他的背篓一起老了、旧了,但他的背篓精神,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农民父亲感到自豪!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简介:



  陈昌荣,笔名陈卫星,竹山县人。中共党员,供职于竹山县财政部门。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和摄影,先后加入市摄影协会和市作家协会会员。近30年来,先后在《十堰日报》《湖北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财经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上发表新闻、文学和摄影作品3000多篇,近百万字,曾连续20多年被县委宣传部和《十堰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特约记者。其中2011年采写的长篇通讯《竹根联盟:慈善路上,爱的光芒在闪耀》在第26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和湖北省好新闻二等奖。2019年11月,新闻、文学综合作品集《堵河风鸣》出版,并与读者见面,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青睐。
朗读者:

  但兴竹,竹山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录音后并附作者简介投稿qq:441409997。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 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