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可亭
一千二百年前的一个秋日黄昏,身着一袭青衣的诗人张继,泊舟枫桥边。他想亲近古韵悠悠的枫桥,欲进寒山寺祈祷旅途平安,可惜寺门已关。暮色苍茫之时,张继回到船舱里,和衣而卧。
半夜时分,一阵阵从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惊醒了梦中的诗人。张继卧听钟声,见舱外月色朦胧,渔火点点,一时感慨万千,诗潮翻滚,堪称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脱口而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一出,广为流传。张继之后,历代题吟枫桥的名家佳作迭出,却没有一人一诗后来居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诗引起历史上有名的关于“夜半钟声”的争论。北宋欧阳修认为:“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此论后来被多人以事实驳倒。又有人提出: “月落”时何来“乌啼”?这个疑问也被解释清楚了,因为曹操诗中有“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的描写。《枫桥夜泊》,使枫桥与寒山寺紧紧相连,如同一体。
张继是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但仕途并不通达。安史之乱的至德元年,他路过繁华的苏州,在不经意中写下这首绝妙好诗。其实,张继笔下的枫桥,就是古老的苏州的脊梁,背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苏州的形象坚挺和美丽了一千多年。
当张继小心地卷起诗稿走了那么多年之后,我怀着虔诚之心来了。可惜的是,枫桥不是张继吟唱过的枫桥了。现在的枫桥,重建于清代同治六年,呈半圆单孔形,也属百年老桥了。我一步步走上桥来,像走进平平仄仄的《枫桥夜泊》,手抚百年石栏,如手抚千载岁月。张继留下的感慨,伴着清脆的足音,夹着微微江风送来的涛声,回响在我的耳畔,使我变成典雅的唐人。我细细品味唐时的枫桥,以及桥下为张继日夜流淌的枫江水。在桥上,我试图寻觅张继遗落的诗魂,一种唯有诗才带给我以宁静的氛围,悄无声息地向四周弥漫开去了,我年轻的心变得更加圣洁了。千年不老的诗人呵!你回来吧,我愿与你永远泊舟枫桥边!
夜幕降临了。我无可奈何地向枫桥挥手告别,如张继昔日的离别。张继把一颗隽永的诗心留下了,直到天荒地老。我悄悄地走了,带走枫桥那一抹迷人的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