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 王素冰 操儒舜
2012年7月4日,听说官渡镇大溪村的种烟大户吴庆明请了几十人为烤烟大培土,还请了四名“歌师傅”打锣鼓助阵。我们满是好奇,决定赶去长长眼。
对于薅草锣鼓,小时候经常能听到父辈们讲,偶尔还能听他们唱出一些有味儿的歌词来。从老人们兴奋而记忆犹新的言谈中可以想象出,那应是农户人家生活中难以忘却的欢庆时光。
大溪村位于驴头山背后的大山腹地。从官渡镇出发,驱车约需两个小时。一路山高林密,生态植被超好,路两边成片的烤烟郁郁葱葱,满目生机,拼了命疯长。
走完新修的水泥路,进入颠簸的土路。穿过一段峡谷,车开始顺着盘旋的公路爬坡。一片一百余亩的油绿的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豪迈的歌声夹杂着铿锵的锣鼓迎耳传来。先是“鼓师傅”唱开了腔:
“哎——
锣鼓一敲响连声嗳,
驴头山下摆长阵。
烤烟地里挥银锄,
小伙姑娘们齐上进嗳——”
“锣师傅”也非等闲之辈,随口便接上一段:
“哎——
锣鼓一驻开言请嗳,
请来各位父老乡亲。
请来你们无别事嗳——
要学种烟的好典型:
我村有个吴庆明嗳,
他是种烟的带头人。
一种就是一百亩嗳,
从此种烟不出门——”
我们爬上山坡,来到烤烟地头。只见碧绿的烟地里,六七十名男女老少一字排开,你追我赶,正热火朝天地为烤烟培土除草。在这古老而悠扬的歌声中,他们似乎忘记了烈日下挥汗成雨的艰辛,劳动着,快乐着。远处的蓝天下群山苍茫,白云悠悠,好一派壮美的山乡场景!
见到我们这些山外的客人,“歌师傅”唱得更起劲了,内容自然随口换成“欢迎客人、感谢领导”之类的话,真让人汗颜。比起他们随意创作的反映劳动、生活的演唱,演出似乎逊色了许多。
在他们劳动的小憩中,我们对几位歌师傅作了简短的采访。“鼓师傅”名叫帅行合,“锣师傅”名叫鲍升奇,都是本村的农民,也是远近闻名的“歌师傅”。还有一位女歌师,名叫胡开荣,60上下的年纪,歌声雄浑嘹亮,随口创作的歌词形象生动得体,赢得阵阵喝彩。
第一次欣赏这原汁原味的薅草锣鼓,既是劳动也是艺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美与快乐,从而也更相信了“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艺术”这一真理。
背景链接——
渐行渐远的薅草锣鼓
在古老的秦巴山间,每逢播种、薅草等突击性劳动时,人们便自发组合成几十人的劳动集体,相互换工互助。劳动时,由两名打唱艺人一边敲鼓打锣,一边唱歌。人群摆起整齐的劳动阵势,在有节奏的锣鼓声和歌声中紧张而愉快地劳动。“早晨来时雾沉沉,只听锣鼓未见人。双手拨开云和雾,满山都是种田人。”这首民歌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劳动场面。
薅草锣鼓是一种歌唱和打击乐相结合的板腔结构的田歌形式。人们把锣鼓称作“家业”,把打唱艺人称为“锣鼓匠”或“歌师傅”。薅草锣鼓的套曲有文锣鼓、武锣鼓和叫歌锣鼓之分,演唱的曲调有平腔、蛮调、四平调、文曲子和武曲子等。在歌唱中,常常是由有威望的中老年人掌鼓板,副手敲锣。老艺人既是生产劳动的指挥者,又在打唱中起主导作用。演唱内容主要是唱书,多以古曲小说、民间故事为蓝本,还有许多唱词是自己随编随唱的。优秀的“锣鼓匠”就是一座歌的宝库,往田头一站,随手就可以取出“歌本”。说唱内容来自生活、反映生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说唱内容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花鸟鱼虫、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它传播知识、交流感情、颂扬美德、鞭挞邪恶,给人以有益的教益。它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堪称生活的“百科全书”。